单英骥 || 丰富“敲门行动”内涵 解决独居老人的三大困境
一、关注特殊群体,保障基本民生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西安市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11727人,占比为10.90%。我市老年人口占比较大,其中独居老人是疫情管控下最为弱势和亟需救助的群体之一。
他们可能因子女无法回家而独自生活,可能因疫情被迫与亲人两地分离。相比年轻人,老人患有慢性疾病的比例更高,免疫力也相对更低,是新冠病毒的易感染人群。疫情期间,由于老人接收信息的能力和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大多不如年轻人,可能会出现对防疫政策不了解的情况。此外,各小区(村)、单位实行封闭式管理,外出购物受到限制,部分老人由于不擅长甚至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可能面临基本生活物资短缺的问题。
二、 独居老人“三大困境”因疫情管控而矛盾突出
独居老人“年老体衰”“数字鸿沟”“情感需求”的三大困境,随疫情封控管理不断加强。独居老人因子女离家需要自己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随着年龄增长,生理功能逐渐衰退,他们对他人帮助的依赖性越来越高。身处互联网时代,他们却排斥在数字时代的“红利”之外,他们不擅长甚至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对于购物也多采取现金方式,线上购物的接受度和可行性较低。他们心理上也越来越脆弱,更容易孤独、焦虑、抑郁、失眠。自2021年12月23日零时起西安实行封闭式管理,至今为止已有三周的封闭生活,他们直接面临外出购物受到限制且身体不便利、线上采买用“老人机”操作的不可行、子女不方便上门探望慰藉的现实情境,导致进一步加剧日常生活和心理方面的困境。在保障独居老人生活稳定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关注其疫情下心理健康状况。长时间的封闭状态,加上对疫情的未知恐惧,可能让独居老人产生心理上的问题,甚至可能会引发一系列意外事件。
三、严格管控下的人文关怀
疫情防控期间很多社区在落实防控工作各项措施的同时,也在密切关注独居老人的生活状况。有交大财经西院志愿者们提早摸排行动不便住户,将爱心菜针对性的逐楼逐户送至手中,及时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经开区文景西区社区多方收集调查在疫情期间独居老人信息,为独居老人送上牛奶和口罩,并了解其近期生活状况和存在的困难,社区联合物业帮助物资困难的老人购买蔬菜,为腿脚不便的老人协调检测人员上门做核酸。由陕西卫视报道的社区抗疫系列之特殊见面,在社区志愿者的帮助下,独居老人成功见到了来看望自己的儿子,短短一分钟的视频让人不禁潸然落泪,疫情之下人性化的管控使人心生温暖,独居老人需要的不仅是基础防疫物资,更需要这样的人性关怀。让疫情管控工作更有温度,从而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增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
四、 丰富“敲门行动”内涵 增强人性关怀
疫情防控工作应从细节入手,注重人性化、温情化,结合实际情况,优化自身服务,因此建议在当前“敲门行动”中,相关工作人员应不仅仅局限于与居民交流核酸检测、居家隔离等情况,更应关注疫情下独居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好相应的人性关怀。疫情期间保障独居老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和心理需求,社区更需要发挥基层治理效能,为“敲门行动”丰富内涵、丰富作用、更加有备无患,让疫情管理更加人性化、及时化、实效化。
一要让“敲门行动”不仅防疫,还要有服务和关怀。排查现阶段独居老人和防疫管控下无人照料的老年人,摸清这类特殊人群数量、日常生活需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并要做到每日上门、每日关心、留存电话、及时服务。
二要让“敲门行动”倾听老人诉求,及时解决问题。对于有生活物资需求和药品需求的,组织志愿者对接群体、及时采买、送货上门。针对独居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又想跟子女“见面”,有条件的社区可以通过手机投射大屏幕上,无条件的可以进行移动网络会客厅,采用这种形式让老人和家人网上团聚。
三要让“敲门行动”存续,人性化服务坚持下去。社区要把独居老人情况留档并时时更新,解封后也要将入户服务常态化,每日询问、每月总结,并拓展诸如家电维修、消防隐患排查、健康咨询等敲门服务类型。
(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
【作者系民革陕西省青年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管委会专家,陕西省应急管理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相关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wPgua1Hw_TGWgMlEBFen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