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7日,澳门十大信誉网赌大全党委举办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的重要讲话”跨学科集体学习讨论会。本次会议由马子博老师主持,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应急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团队教师全程参与,雷晓康教授、何君安副教授、王淑珍教授、聂建亮教授、吴玉锋教授、梁炜讲师、司林波教授、徐娟副教授依次进行了关于研讨主题的交流与分享。公司党委书记窦争光进行了会议总结发言。
雷晓康教授汇报的主题为《吹响西部发展的新号角——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的重要讲话》,基于地理视角之胡焕庸线、历史角度之史家评论以及习近平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的最新定位证实了西部地区的战略地位。紧接着从宏观时间线的角度回顾了党领导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历程,指出了党中央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发展,始终将西部地区发展放在全国发展大局的重要位置。最后阐述了西部地区发展的内容要素。其中包括,以产业为主攻方向,要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生态为高压红线,要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开放作为筑造高地,要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提高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统筹发展与安全关系,提升能源资源等重点领域安全保障能力;以民生为大国之基,要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
(雷晓康教授作汇报)
何君安副教授汇报的主题为《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底蕴和世界意义》,报告之初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及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明确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中国何以是中国”这一深刻发问,指出了中国是“天下”国家、文明型国家以及现代民族国家。其中,作为“天下”国家,其具备开放性、包容性、平等性及互惠性的特征,明确天下需要治理以及政治正当性来源于人民认可的思想深度以及实行德治、养民、发展各民族的互惠关系、发展各民族的互惠关系、发展公共文化事业、维护天下公共利益的制度与实践;作为文明型国家,文明是立足多民族共存的现实、以赢得多民族认同、促进多民族共同发展为目标并通过建立统一国家来实现这一目标从而显现自身之文明性的文明,是多民族统一的文明型国家;作为现代民族国家,它具有国家形式,与作为历史文化共同体的民族存在根本性差别。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世界意义,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多民族共同发展和交流交往交融,才是处理民族问题的大道。
(何君安副教授作报告)
王淑珍教授汇报的主题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西部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多维贫困识别》,通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力度,建立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确定了研讨的问题为:建立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创新西部农村劳动力低收入者的多维贫困识别。接着阐述了贫困相关研究,指出以往研究提出了多维贫困指数及其解构,其中阿马蒂亚·森的能力贫困理论认为,贫困是“可行能力”的多维度剥夺。就相对贫困标准来说,相对贫困更为复杂;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相对贫困判断标准;目前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监测较为困难。就政策学习带来的启发而言,西部地区应增加农村劳动力人口的教育支出,加强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对农村劳动力人口的全局观念与合作精神教育以及对全面乡村振兴和减贫政策宣传。
(王淑珍教授作报告)
聂建亮教授汇报的主题为《社会保障促进乡村振兴》,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中,习近平强调要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明确了完善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契合的农村社会保障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接着以时间为基线,深入剖析了包括集体保障与家庭保障相结合阶段、集体保障退场与制度性社会保障探索阶段以及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阶段在内的各阶段农村社会保障发展轨迹及其成果。在此过程中,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呈现逐渐完善的趋势,其发挥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可以说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为其奠定了助力乡村振兴的基础。就社会保障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解析来看,具体体现为农村社会保障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相契合;农村社会保障助力破解乡村振兴中的人才、土地困境在内的多重困境。而在发展中就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缺陷,制约社会保障助力乡村振兴效果的制度缺陷就包括结构维度的农村社会保障项目体系残缺;水平维度的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普遍偏低以及管理维度的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机制尚未理顺。针对现存的制度缺陷,应加强农村社会保障项目体系建设,与时俱进补齐项目短板;稳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着力解决农村社会保障资源紧缺的问题;理顺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人才培养机制,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效率。
(聂建亮教授作报告)
吴玉锋教授汇报的主题为《培育银发经济经营主体推进农村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首先引入了银发经济的基础定义与基本前提,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银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接着阐述了银发经济经营主体培育的重点面向,主要包括多元主体协同要素保障缺位,具体体现为银发经济主体经营产业扶持政策缺位、银发经济主体经营资源供给不均衡不充分以及银发经济主体经营监管机制还未建立;市场主体发展格局亟待转型,具体体现为传统型向新型转型不足、生存性向发展性转型不足以及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型不足;经营主体技术和内容亟待创新,具体体现为经营主体技术亟待创新、主体经营内容亟待创新以及资源供需对接管理亟待创新;主体产业全链条优势亟待融合,具体体现为银发经济产业链待完善、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不足、人才链支撑作用待加强以及资金链保障作用待加强。主体经营战略需要长期规划,具体体现为银龄消费市场需长期规划不够、农民参与产业发展有待深入以及城乡银发经济循环存在“堵点”。因此针对此类重大面向,应构建政府引导的经营主体培育保障体系,推动经营主体产品与服务协同转型,深化银龄产业技术与服务内容创新,推进经营主体全周期多链条发展形态以及制定社会效应相结合长期战略规划。
(吴玉锋教授作报告)
梁炜讲师汇报的主题为《以科技创新助推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 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报告伊始便明确了陕西建设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关键在于从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向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体从传统外向型经济转向开放型经济的核心要素。紧接着从科技创新支撑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的优势视角指出,陕西作为科教大省,科教资源优势始终保持全国前列,基础研究积淀深厚,源头创新能力显著;平台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服务经验日益丰富;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等新产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而优势之下呈现出来的障碍也亟待克服,包括与开放型经济相关的高技术产业研发活力相对不足,与开放型经济相关的科技成果本地承接能力有限。针对科技创新呈现出的障碍,为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要强化顶层设计,充分发挥科技对于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支撑作用;强化开放合作;强化产学研融合与军民深度融合;强化产业-科技融合发展;强化供需对接以及强化绩效评估。
(梁炜讲师作报告)
司林波教授汇报的主题为《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报告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这为推动西部地区加快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报告从生态地位重要性、生态脆弱性、平衡经济发展可持续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以及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共赢层面阐释了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原因。接着引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以开展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空间单位为核心构建起“质量目标-管控单元-准入清单”差异化空间管控体系,为了更好地实施与应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优化生态环境保护空间格局,促进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减污降碳以及强化“两高”行业源头管控。最后对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对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意义而言,其有利于优化生态环境保护空间格局,确保生态安全;有效遏制环境恶化,促进生态修复;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司林波教授作报告)
徐娟副教授汇报的主题为《新质生产力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重要讲话》,报告开始以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精神为切入点,突出了西部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而在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新质生产力作为其路径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性、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主要包括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两大内容要素,其中技术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聚焦西部地区的新质生产力评估来看,西部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大多数年份落后于全国其他地区;新质生产力稳定增长,地区内部差异较大等,因此要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西部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应用,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平衡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关系,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和提质增效。
(徐娟副教授作报告)
公司党委书记窦争光进行了会议总结发言,充分肯定各位老师结合自己研究方向和学术积累所做的学习体会分享。指出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必须要坚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跟国家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要会议,发挥学科特色和队伍优势,做出理论阐释和学术研究,并及时落实到教学科研和育人实践中。要求全院师生要坚持融会贯通学,立足岗位学,结合实践学,凝心聚力,主动作为,推动学院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