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佳 ||“后援团”与社区工作人员的有效融合值得关注
2021年末暴发的西安新冠肺炎疫情,由于德尔塔毒株更具传染性和潜伏性,疫情扩散风险大、防控任务重,要求基层迅速开展排查和封闭式管理工作,找出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面临紧急的防疫要求,包括社区工作者、下沉干部、志愿者等在内的基层一线工作人员,闻令而动、挺身而出,迅速从常态化的治理模式切换到了非常态化的应急管理模式。
前期,西安市的社区治理开展了一系列服务创新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在应对复杂且发展迅速的疫情危机时,一方面,常态化阶段的社区治理多元主体间(如街道办、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等)资源汲取能力和组织动员能力还存不足,难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有效回应。另一方面,突生的“后援团”(如志愿者队伍、下沉干部队伍、社会慈善组织等)的出现,打破了原有“制度化”组织间关系和信息流动的边界,加剧了疫情应对组织结构的复杂程度。可以说,目前“后援团”与社区工作人员在疫情应对中还呈现临时性、偶发性特征,协调联动不均衡。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业主与社区工作人员冲突、下沉干部与社区人员互相不认识导致工作延误、社区不作为引发业主和志愿者抗议、志愿服务“有劲没处使”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疫情应对效能,也无形中增加了所有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负担。
据此,从优化“后援团”与社区工作人员的有效融合衔接、提升疫情应对效能角度出发,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思考,进而为全市下一步解封、实现“社会面清零”提供参考。
第一,尽快建立以党建为引领的街道、社区、志愿者、下沉干部定期会商制度,打通“后援团”和原有社区工作人员间的沟通壁垒。会商内容可涉及街道/社区应急物资调配方案、社区地形及人口密度分析、核酸检测台安置、蔬菜发放点优化、志愿者分工等相关议题,有效防止非本街道/社区的下沉干部由于不熟悉本街道/社区情况,与物业、楼长、居委会、志愿者等互相不认识而导致工作延误、重复和人员聚集等问题。
第二,尽快规范、优化社区层面的志愿服务平台,打通流程,主动对接志愿服务与社区需求。前期西安市疫情应对中我们发现,现在面临的问题更多是公众参与热情高涨和有效志愿组织不足之间的矛盾。现阶段志愿者多通过微信群和朋友圈招募,但由于疫情应对工作紧张,导致每日、每项工作参与的志愿者人数、年龄、性别、身体健康状况等都无法清楚掌握,进而造成谁来组织、如何组织、组织什么、志愿者如何与每个社区需求有效对接等困境,还出现不少志愿者服务中受伤等问题,后续补偿也难以落实。
第三,请省市层面及所在单位进一步加强对“后援团”和社区等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保障和激励,服务期间适当减轻其原单位工作。疫情应对是一个持续性过程,对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激励、保障应贯穿到疫情应对的全过程。尤其是在人身安全和物资保障层面,需尽快形成切实有效的持续激励、有效激励的链条和社会支持网络。
第四,未来通过构建“后援团”与社区合作机制,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现实需求。具体包括信息报送的途径和标准、应急物资与日常物资的调用、下沉干部与志愿者的任务分配和人员搭配方式等。同样,这也是切实加强社区日常治理、提升社区韧性的有效手段。
(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
【作者系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陕西省应急管理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相关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WxOChoAqtNoydNWxVpbF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