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网公布了《2021年公共管理研究发展报告》,对2021年中国公共管理研究关注的重点领域进行了梳理。
2021年,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主要关注三个面向。一是现实问题研究。聚焦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主题的深入探索,体现了中国之治。二是前沿领域探索。以数字中国建设为背景,开启了数字政府建设思考以及数字技术在治理中的运用与反思。三是基础理论深化。学科属性、学科边界等基础理论问题得以进一步廓清。
其中,在第三部分“反思学科属性,构建‘三大体系’”中谈到应急管理研究趋向体系化。指出在当下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需要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优化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学界在应急管理研究中普遍认为,提高应急管理水平不仅要在具体的规章制度上下功夫,更深层的转变则是在思想观念上。薛澜等人指出,仅在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上下功夫是不够的,还应从基本理念入手,其中提出的从条块化应急管理转变为综合式应急管理,从动员式应急管理转变为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应急管理的理念,为优化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学理支撑。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持续蔓延和其他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我们必须客观认识到世界已经身处高风险社会。在此前提下,陈振明指出增强公共治理风险观念的重要性,底线思维、忧患意识与风险观念必须贯穿公共治理的全过程,而这不仅是一时之需,更应以常态化心态处之。张康之则认为,在高风险社会中更应加强共同体意识以及有关风险的知识,这种知识不同于以往的知识生产,而是在风险社会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条件下的行动中产生的。
自2003年以来,我国应急管理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研究主题根据其研究的深入程度与现实需求不断转变,应急管理研究经历了发展、变迁并不断深化的过程,日益趋向体系化。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应急管理研究需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更要体现原创性、时代性,最终落脚在系统性和专业性上。未来应急管理研究在兼顾学科属性的前提下,体现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相融合的特点,应是走出学科发展困境的一个路径。
(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
2022年1月18日
【参考: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月10日发布《2021年公共管理研究发展报告》;作者: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马克思主义理论部;执笔: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