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2日,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姚建平教授做客公司作题为“贫困理论与中国农村扶贫实践”的学术报告,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及其它专业相关的师生参加了此次报告。
本次讲座的主讲人姚建平教授,现为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博士后),硕士生导师,贫困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社会委员会员,民盟北京市委社会委员会副主任。200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获博士学位。2008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CSC)全额资助在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做访问学者。2011年获得澳大利亚政府长江研究奋进奖学金(Endeavour)资助,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进行研究工作6个月。主要从事贫困理论与社会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民政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欧盟等政府和国际组合研究课题20多项。撰写个人专著4部,参编教材或参与撰写学术著作20多部。在《Journal of Social Service Research》(英文、SSCI)、《中国软科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中、英、韩文学术论文60多篇。
首先,姚建平教授向同学抛出一个问题:什么是贫困?姚建平教授从物质匮乏、能力剥夺以及相对贫困的角度对贫困的内涵给出了界定。随后姚建平教授又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测量贫困?姚建平教授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六种方法,即市场菜篮法、生活形态法、恩格尔系数法、世界银行“1天1美元法”、国际贫困标准法以及多维贫困法。中国农村扶贫以生产性扶贫开发、社会保障反贫困(输血式反贫困)为策略,姚建平教授结合自身的访学经历向大家介绍了中国农村扶贫政策的发展,从农村扶贫开发的四个阶段梳理了中国农村扶贫政策历史发展。
其次,姚建平教授以“脱贫攻坚:是扶贫开发(造血)还是社会救助(输血)?”以及“扶贫开发而社会救助有何不同?”两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他认为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救助)在脱贫攻坚中的关系。接着,姚建平教授介绍了“五个一批”,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异地扶贫搬迁扶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以及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姚建平教授结合自身的调研经历,以河南省为例,通过案例详细介绍了其在脱贫攻坚中的主要做法。河南省出台了一系列多层次、多部门的扶贫措施,以“因人施策、精准保障”为宗旨,就地解决劳动力就业,组织“巧媳妇工程”等特色项目,提供社会救助服务。
最后,姚建平教授和大家讨论了农村扶贫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姚建平教授认为农村扶贫面临持续性问题、瞄准问题、支出性贫困问题、医疗救助资金压力的问题以及住房救助的难题等,他提出农村扶贫开发作为一项基于贫困人员劳动能力的制度安排,随着中国城市水平不断提高、农村老龄化程度加深,农村的劳动力将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农村扶贫开发将重新定位。
在讲座结束后,姚建平教授向同学们推荐了与贫困研究相关的书籍,如《逃离不平等》《亚洲的戏剧》等,并在交流环节与同学们进行了讨论,针对同学们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姚建平教授以自身丰富的学术经历和严谨的学术素养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氛围浓厚的学术盛宴,同学们无一不受益匪浅,最后本次学术前沿讲座以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