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国高等教育的有效性”辩论赛
编者的话: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张大良司长指出必须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更加坚定的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关键在于嵌入新的教学理念、创设新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切实发挥员工的能动性,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公司在本科教学方面具有优良的传统,很多专业课老师不断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次编发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课程辩论赛即是非常精彩的一例。
2013年3月28日下午,在2010级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课——《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课上,王淑珍老师安排同学们组织开展了一场生动的辩论赛。此次辩论赛历时一个小时,辩论内容精彩有趣,辩论过程严谨规范。
早在两个星期前,基于《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课程的学习,任课老师将辩题布置给大家。辩论的题目围绕“中国高等教育的有效性”进行正反两方的辩论,正方为“高等教育是有效性的”,反方为“怀疑高等教育的有效性”。班上六个活动小组分为两大阵营分别推举4个辩手并进行了长达两个星期的准备工作。学委许筱笛及时和院内辩论队主席同时也是人力资源班同学的谢易进行了沟通,对比赛程序和规则做了适当的修改和确认并且及时告知大家。同学们准备得十分认真,双方辩手经常在图书馆或者咖啡厅等地方开会讨论。有同学还就辩题的相关问题认真地与老师进行了讨论和商榷。
辩论的正方与反方均由四位辩手组成,分别是:一辩、二辩、三辩与四辩。在准备的过程中,同学们先后就高等教育的定义等概念进行了仔细地了解,之后将高等教育的有效性影响分成了两个大的方面——即对个人综合实力的提升和对社会发展水平的促进。两队以此为依据,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的相关资源进行了理论、实际证据的搜索与汇总。考虑到对方辩手以主观质疑为主要理论支撑,同学们更是将个人综合实力的提升归结为主观能动性发挥与客观高等教育的科学方法论掌握的结合,有的放矢,不给对手以可乘之机。
在两个星期的准备中,班级学委和班长等班干部多次组织同学和辩手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不仅包括了同学们的中心思想,更是有无数次的头脑风暴不断提出精辟的带有“陷阱性质”的将对方引入歧途的问题。在后期一个星期的准备中,同学们更是热议对方质疑高等教育有效性有可能立足的理论依据,并将这些一一进行阐释保证自己不被“问住”。同时,同学们还与此次的辩论赛主席就比赛程序、原则以及技巧进行了细致的沟通,以确保此次辩论方不仅要以理论获胜,还要以战术获胜。整个准备过程让同学们精神百倍、蓄势待发。而无数次与同样认真准备的对方辩友相遇在图书馆也让辩论双方的“火药味”十足。
终于,在周四下午的后两节课,同学们期待已久的辩论赛开始了。张婷钰同学还细心地做了辩论赛开场前的PPT,谢易同学更是将专业的辩论赛计时软件提前拷贝在了电脑上。男生们从宿舍搬来了凳子,布置了赛场,并精心制作给每个辩手面前放置了台签。
F攻辩时间(正反方二三辩每位各1.5min,正反方二三辩选择对对方任一辩手进行1.5min的提问,对方只许回答不许反问。)
H自由辩论(每方4min,不允许指定对方其中一名辩手,对方辩友一旦坐下则你方开始计时)
在比赛中,双方辩手思维敏捷、表达流畅,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上演了一场唇枪舌战的好戏。正方一辩杨嘉仪同学反应敏捷,对每一个问题都能随机应变;反方一辩刘瑶同学沉稳淡定,回答极具逻辑性;正方二三辩王琦、汪健龙同学以他们精心构思的问题曾一度让对手落入“圈套”;而反方二三辩李慧和娄博昊合作密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正方四辩许筱笛整场比赛努力找寻对手的漏洞并且进行了较为完善的总结陈词;反方四辩边玉莹则为他们的观点列举了无数有利证据。每一位辩手都发挥出了最高的水平,这也使整场比赛无与伦比地精彩。而主席的主持让辩论赛有条不紊,主席的总结也引发了参赛队员及在场的观众(班级同学)的深思。观众也热情地参与了进来,他们中熊晓惠、李梅和邵雪莹的提问让辩论队的每一个辩手都对辩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赛后王淑珍老师对辩论赛进行了简单的点评和总结,并表达了对同学们的肯定与感谢。
通过这场辩论赛,使同学们明白了:如果只有高等教育客观方面的投入,没有受教育者主观上的努力,高等教育的有效性则难以体现与实现。此次辩论活动,同学们不仅巩固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而且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了实际。此次辩论活动,也区别于以往的授课形式,辩论赛让课堂更加生动和活跃。整场辩论赛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可以说,这是一节难忘的专业课。(2010级人力资源管理许筱笛供稿)
|